《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叙事研究是通过分析叙事性材料以归纳和探究人类经验的一种方法[1]。叙事性教学法以叙事研究为基础,护生通过与患者数次进行沟通与交流,重新叙述患者的疾病经历,使护生能够理解患者、产生同理心,从而提高护生人文关怀与专业素养等,同时,护生能够及时观察患者病情,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使护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室重点疾病及抽象概念,达到教学目的[2]。妇科患者病情虽较心内科等变化较慢,但其因均为女性具有一定特殊性,患者对护理质量、人文关怀等要求较高。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法因临床护士工作繁忙,未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本科室近年来将叙事性带教方法应用于护理实习生,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科实习的120名护生纳入研究。根据入科实习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纳入标准:(1)全日制护理专业学生;(2)已完成学校规定理论学习;(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已参与或正在参与其他相关研究。实验组护生60名,女58名,男2名,年龄18-25岁,平均(22.)岁,中专12名,大专36名,本科12名;对照组护生60名,女57名,男3名,年龄17-24岁,平均(22.)岁,中专13名,大专35名,本科12名。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和学历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方法。(1)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教学法。带教老师依据教学大纲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2)实验组:采用叙事性教学法。①带教老师选拔:科室护士长依据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选拔10名带教老师,护士长对带教老师进行为期两周的叙事性教学法培训。②环境熟悉(第一周):护士长为实习护生分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介绍科室规章制度,护生在带教老师带领下熟悉科室环境。③患者分配(第一周):每位护生随机抽取需要负责的3个床位患者。④理论教授(第二周):带教老师将妇科常见的临床重点疾病以PPT形式呈现,护生需查找重点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知识。⑤文学纪录片观看(第二周):护生阅读《佛罗伦萨·南丁格尔》书籍,并写一篇读后感。⑥患者叙事(第三周):带教老师选择妇科典型疾病患者,护生需与患者沟通交流以了解患者病因、治疗过程、患病后感受。患者通过叙事的方式告知护生治疗期间护理需求等,使护生更加深刻了解疾病对患者造成的身心影响。⑦患者叙事(第四周):带教老师为护生分配另一重点患者,带教老师需鼓励护生继续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该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理论知识。护生根据在妇科实习期间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情写一篇反思总结日记。
3.观察指标。(1)理论知识:采用护士长设计的试卷考核,满分100分。(2)操作技能:两组护生均考核同一操作项目,满分100分。(3)教学质量评价: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估两组护生对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内容包括提升学习兴趣、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护理人文素质和提升职业认同感4个维度。护生对每个维度选择“是”或“否”。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理论和操作成绩。实验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教学质量评价。实验组护生对提升学习兴趣、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护理人文素质和提升职业认同感4个维度评价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比较(分,组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验组98.对照组91.值值
表2 两组护生教学质量评价比较[n(%)]组别提升学习兴趣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护理人文素质提升职业认同感实验组54(90.0)56(93.33)54(90.0)55(91.67)对照组42(70.0)44(73.33)43(71.67)44(73.33)χ2值值
三、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叙事性教学法护生理论和实践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生,叙事性教学法最大特点在于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需与患者积极沟通,通过患者的叙事让护生对妇科重点疾病病因、临床表现等知识更深入了解。此外,叙事性教学法能够提升护生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人文素质与职业认同感。叙事性教学法在带教老师引导下,护生通过多次与患者沟通交流使护生能够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增强临床思维能力。与传统“一对一带教”相比,该教学法更注重护患沟通与交流,护生能够了解患者感受,培养并提升护生人文素质,护生通过制定相应措施使患者病情改善,护生对自我得以肯定,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作为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上一篇:“雨课堂”教学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见习带教中
下一篇:没有了